A2201115.jpg

向來不看政治人物的書。因為太多歌功頌德,或者提醒世人自己政績的,所以不屑讀之。

但李鴻源的書寫,是持續多年的,然後把人生對於鄉土懷舊的記憶寫進文字裡,這本《記那些波光與映像》還有個副標,李鴻源的人生隨筆。既是隨筆那麼就可能有趣,果然很意外的,他書寫的主題是回憶,關於兒時鄉間和人物的素描圖。片段的又如台灣這幾十年的發展史,有些是個人經歷過的,或從父祖那一輩聽說的,讀來頗為親切。而作者的文筆頗佳,讀得出是飽覽群書之人,也因其專業涵養,所以寫到土地和水利這一塊,用詞簡明卻不失其專業,讓一般讀者也可增進知識,於此我覺得這本書有其可讀之處。

我們為了發展經濟,失去地利;為了展望國際,失去人和;更因身處小島,天時本就不佳。作者寫進對於國土的情懷和憂慮,是個熱愛土地的人。這樣的人即使在朝為官,也必然受到層層阻擾,因為政治是重重勾結的結構共犯,靠著自我美化才能維護的一個假象,清廉公正容易受排擠,但作者因為其專業被仰賴而爬升至高層,但其不戀棧官位也值得嘉許,反觀他卸任後,讀書寫作教書都頗得自宜,觀其文蒼勁懷古,行文字句間思慮頗深,骨子裡就是個文人,這樣的人自該恬靜怡然,若此安於天命則一生足矣。

當然,讀書自娛,有的真是圖個短暫逃離現實,換得一個忘憂;亦有持續學習冀求每日有所心得者。前者著重故事進行,一目十行翻頁拚進度;而後者則字句細讀,務求理解明白。怎麼讀都行,總之,書怎麼看也唯有讀者自己明白。

arrow
arrow

    蔚藍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