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兩貓.jpg

藝術生活是把藝術帶進生活。藝術和生活確實有著密切鏈接,藝術家透過生活經歷,將那些靈感轉化成真實存在的作品,而觀賞者以自身生活經歷,用自身經驗和作品產生一定程度共鳴。

但生活藝術這倒是很值得玩味,很多人能把生活藝術講得頭頭是道,但生活「藝術」化?假如活成了抽象畫派呢?如若是活成野獸畫派又如何?美化家居的搭配只是讓心情愉悅或彰顯一個人的美感品味,如何闡釋為藝術?所以這類的說法似乎在個人心中必須畫叉。

其實還有個更可怕的說法,就是藝術生活化然後用一個「文創產業」的詞彙包裝。放眼四海也唯獨台灣有所謂的文創產業,說的好聽是藝術進入生活,讓生活美學提升,或者藝術品可以轉換另一種形式發揮其附加價值。總之,在所謂的文創大旗之下,雖然有著鼓勵創意發揮的作用,但是也混淆了所謂「藝術」和「創意」的區別。創意的執行來自於設計,把那些高價藝術品轉化為生活中的使用品,那是設計師的工作,一般人不理解,總將這類工作者也歸類在藝術家之列,口號喊得響,人們對於藝術家的看法從嘆息變成仰望,也不少人滿足於這樣的仰望,開始端了個藝術家的架子。

其實對於藝術僅僅是一種態度嚴謹的創作,經過技術錘鍊和心靈鍛造方能成品,之於觀賞者是心靈的感受還有來自於生命經歷的連結。藝術品的公開展示,是促成這樣連結的開端,無論觀賞者去看展覽的想法是甚麼,藝術品其個體的闡釋不會改變,會改變的是觀賞者的敘述,有動力去看藝術展,藝術便會和生活有所連結,這是最直接的方式。而那類將藝術帶進生活,也就是沿用藝術品再創造物件,這部分稱之為「設計」,當然也是創意的展現,也是藝術品欣賞的延伸,但是這樣的做法屬於二次創造,實在不必打著「文創」大旗,然後海納百川似的把很多「搞創意」的事都納進來,沒有所謂的文創難道別的國家別人都不會做這些嗎?不但做而且做得比我們早啊! 近年來還有所謂的「地方創生」,就是很多地方老建築修整改裝一下,使其有著再利用的新途,但大多用途都沒仔細思考,形式上幾乎都雷同,成了一種暫時性的熱門網紅景點,話題性不再又變成冷宮實屬浪費。

見識過日本的地方創生,基本上是由社區居民共同群策出力,而維持文化的原貌是重點,然後才是政府挹注資源。而在台灣幾乎是由政府建設政府管理,地方淪為配合角色,政府單位重視的是量化績效,偏偏個人認為地方創生是最難收到量化績效,因為這必須長期經營,從無到有慢慢制度化慢慢吸引人參與,快則三五年慢則近十年可能都無法有明顯績效。但如果一項地方文化是值得宣揚深耕和保存的,那麼要求績效的作法確實會揠苗助長,畢竟關於文化或藝術都不是一蹴即成,必須長時間經營才能有所成。藝術融入生活即是這樣的道理,雖然藝術品是真實存在的,但藝術的觀點卻必須在觀賞的的心中,關乎於對藝術品的認知和美學鑑賞能力,這才是真正讓藝術融入生活的做法。好比每年媽祖出巡這重大宗教儀式,也是透過對於信仰的認同和儀式的參與,逐漸內化在人民心中才有著如今的規模,藝術之於生活難道不是如此?

所以請先忘記生活藝術這件事,生活即是生活,一切吃穿用度都是維持生活,有能力的可以選擇品質好一點的生活用度,僅此而已。那些說著生活可以藝術化的話,是一種令人心生「期盼」的行銷,不會令人過得更好,甚至會衍生對現階段生活的不滿足,這是常用的行銷手段之一。藝術生活如上段所述,是把屬於藝術的精神層面帶進生活,讓大家能夠透過藝術欣賞的眼光去看世界發覺世界的美,當大家都提升了對於美的鑑賞力,我們的生活空間、城市美學甚至生活態度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這才是藝術融入生活的目標。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蔚藍天空 的頭像
    蔚藍天空

    我在一片蔚藍天

    蔚藍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