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隔天.jpg

想來是喜歡寫作的。儘管非閱卷萬千或滿腹經綸,記性不佳讀過能記得的也不多,思考邏輯或遣詞用句也非有所創見或華美,但是就是股熱烈想要將想法付諸文字的慾望捨不去。

前幾年因為工作用了臉書,似乎疏遠了我寫作部落格的動力,太多思緒化作簡單字句,不表明,不整理,也不甚在乎如何地被理解裡,我緩慢地麻痺。對於感覺麻痺,對於文字的熱盛麻痺,甚至書寫也像進入倦怠期。

回想許多年前,約莫是1986-1989年間的國中時期,學校總會固定發放一本《嘉義青年》的刊物,投稿新詩被刊出了兩三回。學校一本校刊《輔仁青年》,我也寫散文、寫詩,也刊了兩三回。這算是當年蔥鬱少年,少數的創作出口。進入專科後,對於校刊《嘉農青年》的投稿略為積極,創作除了散文、新詩,在校期間最後被刊出的是篇短篇小說。寫作短篇小說的嘗試,由來不短,但故事總零零散散,我這大腦記性不佳,不適合長時間編篡一個故事。

不過這篇短篇,成功地住了一劑強心針。況且在當時算是相對保守的校園,同志題材大概難以被接受,但是當我去校刊社辦公室領取稿費時,這篇小說竟然被校刊編輯們大加讚賞,而身為校園頗為知名人士如我,當他們知道這篇小說是我寫的,更形驚訝,進階肯定我對於編撰故事的能力。

離開學校之後,我寫作更為廣闊,那個年代是部落格的年代啊。而我就這樣寫著,也觀看著別人的創作。同時間我一直創作歌曲不懈,甚至唱片公司有興趣收錄我的創作。但是歌詞寫的是片段,並不是真正完整的故事,心裡就這樣漸漸埋著一顆文學種。

有段時間身在劇場,做音樂做戲,都是極有創造力的工作,部落格年代被臉書取代,寫文章變成短句的心情片段交代,但是積累的情緒是負債,遺落的記憶是不安,人生始終成為一刻盡力美化矯情的片段。

我寫的第一個完整劇本,就是從嘉農時候那篇小說蛻變而來,前後七個版本修改才定案,其實是時間不允許我再思索修改。那之後,心中也閃過幾個故事想寫成劇本,但頗覺心智滯礙,始終在對話裡寫不出一句有理或經典的對白。

我的第一本著作,前後大概只花一個多月。事前近一年間的閱讀資料和準備,翻閱近百本書和論文,大約每日下班後,伏案疾書至凌晨兩點,近乎每日八小時寫下近十萬字的碩士論文。

這之後,如同電擊般的又開始寫作,成為一種對於人生的回溯,盡力深掘那些隱埋內心的片段,深刻探究還原之後,再轉化成故事。雖然並不期望出版,只當寫作是一種出口,付諸文字之後,便對自己有了一個交代,這一輩子不是白白活過,而有那麼多起落的努力活過。

每一條路都有其試煉,真心投入才能在橫遇險阻之後窺其巧妙,我的寫作之路,似乎於人生四十後正式展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蔚藍天空 的頭像
    蔚藍天空

    我在一片蔚藍天

    蔚藍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