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存在.jpg

這本《我們在存在主義咖啡館》嚴格來說是傳記。主角是沙特與波娃,其他與此有關的哲學家為輔依序出場。這些人物建構了存在主義的發展與分道揚鑣的各自觀點。最重要的是,那個時代才能引發人如此思維,而這樣的哲學也影響了當時的政治,或者說政局也同時影響著哲學。

對於想要一窺存在主義的人,這本書是很好的入門。而且其中也有讀者以自己的角度敘事,講述存在主義的興衰,以及對於閱讀存在主義的一些感想。

事實是,在這樣時代裡,思考似乎不是重要的事情。溝通沒有距離,不過隔著屏幕,反正你也讀不出我真正的意思。這個眼前似乎太平無事的狀態,卻在虛擬世界翻騰風湧。

我想當初胡塞爾在探討科技與哲學時,應該沒想到世界的進展會如此。而沙特和波娃一直努力的告訴世人,要親身去經歷及體驗,而後才能對自身存在做出思考!但是現在似乎也不重要了。因為科技時代存在著太多虛擬,而不用再親身經歷了。

存在主義發芽於二十世紀初。當然是擷取了現象學的一些觀點發展而來,然後歷經兩次世界大戰,逐漸拓展而茁壯。在五六零年代登陸美國成為一門顯學。而後間接造成一股思潮!例如女性主義的興起、同志運動、還有嬉皮和所謂的垮世代…然後在七零年代後逐漸被其他的如結構或解構的哲學論述所替代。但我依然認為存在主義是現代哲學開出最燦爛的一朵花。

或許有些反對者會說:存在主義太厭世。而且因為講究自由,而這一點造成了性的自主與解放,確實在六零年代攪起了一池混亂,可是其所帶來的正面意義仍然無可抹滅。因為存在主義不再是出世的觀察者,而是入世的體驗者。生活本身沒有甚麼意義,但是若你不去體驗,更找不出意義了。而人最大的自由便是你可以去體驗領悟生活的所有經歷。

其實好多個哲學家是從數學家或物理學家轉成哲學的,因為在他們原本的研究範疇裡卡關,反而接觸哲學的思考讓他們在研究裡找到出口,而後才投身哲學研究。也就是說,哲學其實是幫助人建立強大多元的思考邏輯,除此之外在外國醫學系哲學也列為必修科目,連法國的高中生都必須修習哲學。為什麼呢?因為建立好邏輯才能找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在往後人生中遇到的很多事都能藉由邏輯思考而不走死胡同。所以哲學是非常生活化的學問,當你聽了許多專家給了所謂的建議,而感到更無所適從時,為何不能自己思考而找出對自己而言是正確的解決模式?

面對現代社會諸多的情緒問題,還是後天生活造成的精神障礙,雖然哲學不能絕對有用,但是至少你能學會調適。而當你找不到人生意義,何不研究一下哲學,讓它帶領你鑽進自己內心找到動力?不要把哲學當成研究沒有解答的問題的無用學問,或是將其視為多高深的探究,其實讀哲學很簡單,只需要將你的生活代入,從自己生活去體驗哲學裡所講到的理論,那一刻你會覺得原來如此啊!所以,哲學不重要?

arrow
arrow

    蔚藍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