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眾.jpg

上個世紀因為運輸航空業的發展,很多國家的大企業逐漸把版圖擴展到世界各地,然後形容地球為「地球村」。這些事業體除了搜刮資源(美其名為創造就業機會),為了提高銷售,將商品塑造成一種潮流性消費熱潮,拚命地輸送廣告洗腦,形成一種消費的主流文化,當然這也是一種變相的文化侵略。

隨著電腦世代的興起,消費者得以接觸更多訊息,消費型態轉變,以往的主流市場便如此地被衝破了,消費者藉由網路更多元的訊息,得以找到更喜愛更適性或更個性化的商品,以往的非主流「小眾」族群,如今轉變成標誌鮮明「個性化」主義的消費群。也是這本《Niche(Why The Market No Longer Favours The Mainstream)/小眾,其實不小》,旨在闡明的觀點。

書中舉了好些跨國性企業為例,有的以多樣化產品冀望一舉囊括各種族類的消費群,有的設定某一個消費族群專攻,時至今日卻是後者得以生存,這個現象就是所謂的『小眾文化』興起。從難以成為市場「主流」,到網絡族群興起,默默聚集小撮興趣喜好相同的人,成為市場消費新主流,要說小眾其實應該稱為「分眾」。

分眾現象以往最明顯的國家就是日本。這個國家雖然國族主義異常強韌,每個人都服膺於某種社會價值觀,但其實從漫畫和動畫市場就可以窺見,檯面下異常鮮明的分眾化(分眾再小眾化就被稱為次文化)。而且,日本各業界也非常貼心的為這些小眾擘劃消費空間!

另一層就是以往我們所謂的地下前衛文化,現在都成為檯面上某種『進化』象徵。最成功的例子就是Madonna於1990推出單曲《Vouge》讓這種原本只流行於紐約小俱樂部的舞蹈,一舉躍上國際流行,成為一種主流舞蹈風格,連台灣的蔡依林都特別前去學習取經。

當然會有人質疑,與主流商業結合後的小眾文化,是否失去其獨特性了。小眾站上檯面只會更張揚更明目的進化,一個比較小的群體,除了同溫層的相互肯定,也可以被世俗所接納,當然慢慢就產生混血。但是這般的走出小眾後,帶來的粉絲效應才是重點。

這也是這本書的重心所在。現今所謂的分眾市場,能夠炒成爆紅熱潮都是短線熱錢,最重要的是培養粉絲成為忠實客群。從前陣子台灣最常提及當紅的『文創』裏頭提到的『說好一個故事』,並不只是說動人故事,而是故事裏除了有動人情節,還要具有讓人認同的理念,之後還要讓故事貼黏在消費物件上,讓消費者覺得掏錢掏的有價值。但是這些商品能否量產?其實也很難,所以僅能鎖定小眾消費群。

這樣的現象在現今的政治圈也引起效應。政治人物不再端個架子,走傳統陸戰或組織戰,而是善用網路社群,先清楚劃分粉絲範圍,讓粉絲幫忙衝高聲量然後擴及其周遭親友。或者更直接與網紅互動合作,透過真實性情的展露,或者設計好的小節目,除了展現自己外還要默默的宣揚理念,讓慣性收視網紅頻道的受眾看到政治人物的另一種面向,並間接接受和認同其理念。當然這是理想狀況,很多政治人物只想引起話題和討論度來搶占版面,這就沒甚麼值得多說的。

今天,消費型態的大轉變,沒有人能預測『小眾』何時會成為大眾接受的消費選擇突然竄紅,所以大家都嘗試著做出和別人有所區隔的商品,努力經營圈住一小撮粉絲,當然能夠維持溫飽以及堅持理想,這門生意未嘗不好。

這本書太多沒有高深的論述引用,透過個案研究說明讀來輕鬆易懂,卻也為這時代的消費、文化、媒體甚至政治都下了一個全新觀點和註解。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蔚藍天空 的頭像
    蔚藍天空

    我在一片蔚藍天

    蔚藍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