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勵志.jpg

十幾歲時,對自己毫無自信,慣於沉默的人心裡脆弱的很,於是求助一些勵志書籍,或是心理勵志叢書,想著,看完後或許人生疑惑就有了解答。但是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同,經歷的事也不同,二十多歲便看開了,自己的問題自己解,自己的情緒自己堆,於是沒再看過任何這類書籍。

來高雄後自己的空間自己的電腦,下班後大把時間除了電視就是上網。當時流行無名小站,我也在上頭寫著網誌,有少少的人閱讀,也有著些許交流。就有這樣一位朋友,年長我些,像是個心靈開導的大哥,聊得多了,後來互加臉書,得知他轉換職業跑道,而我也開始外接case,雖然聯繫少些,總說著要見個面暢談,但始終就沒騰出時間。

剛來到高雄,我還是朝著詞曲創作人的路奔著,努力創作也努力投稿,有一天一唱片公司(老闆娘就是某主持界張姓大姊大)打來電話,說他們公司張姓女藝人想唱我的歌,但旋律還需要修改一下,不過我確實不知道怎麼改,便讓機會給溜了。這件事幾年後無意間跟這朋友說了,他很驚訝地說:那段時間我就在那家唱片公司啊! 原來那時他的工作室唱片公司主管,在唱片事業漸沒落時,才選擇先轉換跑道。

又過了時日,很湊巧的聊起對於心靈成長書籍的看法,很湊巧的,我們都早早不看這類書,生活是自己的,別人的經驗只是借鑑並非準則,無法理解這事實的,看再多這類書也不會頓悟。但也很巧,年輕時我們讀了一堆這類「心靈雞湯」類書籍。然後他便問我住址,說寄個小禮物過來,當真寄來了一本書,很驚喜的是,作者竟是這位朋友。

有趣的是每一個小篇章,都是來自於心理勵志書的一個準則,「精神若能知足,就能擁有快樂人生」、「運氣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完美,就從承認缺點開始」?這絕對都要打上大大問號,而這本書就是打翻這些被奉為圭臬準則,重新梳理出一個新論點,那是歷練過的心境和對於人生的理解,也是另一番不認輸的奮鬥。人總是脆弱的,無論承認與否,只能獨自直面的勇氣,才能掌握往後人生。一旦理解如此,認清生命的事實與本質,哪裡需要那些來自別生命的鼓舞,您已經有能力去鼓舞別人了。

雖然一直到現在還是素未謀面,但偶而這麼聊些事,朋友還是繼續著,神奇的緣分啊。

arrow
arrow

    蔚藍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