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激勵人心的方法很多,而且許多歌曲也都被賦予了這樣的使命,而且在歌曲MV中呈現出更清晰的歌曲意涵。或許當生命走在一個低潮時期,藉由這些鼓舞人心的劇情,你可以受到一些激勵,學著更堅持一下,也許夢想有點遠,但你即使走不到那,但是鼓起力氣走也可以靠近一些。所以這一回劇情式MV就來和大家一起加油打氣。
其實激勵人心的方法很多,而且許多歌曲也都被賦予了這樣的使命,而且在歌曲MV中呈現出更清晰的歌曲意涵。或許當生命走在一個低潮時期,藉由這些鼓舞人心的劇情,你可以受到一些激勵,學著更堅持一下,也許夢想有點遠,但你即使走不到那,但是鼓起力氣走也可以靠近一些。所以這一回劇情式MV就來和大家一起加油打氣。
列舉分享了一些台灣的劇情式音樂影帶之後,其實國外這樣的MV也不在少數,有趣的點在於影像的敘事風格,但是歌曲好聽加上有故事,也就對於歌曲更加有投入感。其實萬法同宗,只是慣用的手法不同,就像音樂裡,音符也就幾個,但是加上拍子長短和拍速的不同,各自呈現不同的精彩。
雖然卻年台灣踏出亞洲人權的第一步,但我始終覺得人世間的情愛,就只和人有關。看到這裡,您或許猜出這一回主題就是同志MV。我始終相信,喜歡一個人,也就是喜歡那個人本身罷了。若硬要說到考慮性別、地位、經濟能力等條件下,那早已喪失對於愛情的感受,也難怪人總是服膺於那些未經世事,一股腦熱的愛情故事了。因為單純所以美好吧!不過這回來點殘忍的愛情故事,也許這主題不是很多人能接受,但確實存在我們身邊。
隨著各類選秀或其他形式歌唱節目冒出頭,當然網路上也有很多傑出翻唱歌曲,不過...我比較偏好選擇臨場演出版本,雖然現在很多歌手現場都會修音或播放錄製好的版本,不過由於這些節目確實會期很多厲害的歌手或者音樂人,除了聽歌手如何翻唱重新詮釋外,編曲創意也是我絕不會忽略的。所以這回來分享一些我覺得超級傑出和厲害的翻唱歌曲。
大家應該這段期間都減少外出了吧? 在家待著的時間長了,除了社群媒體上和朋友聊天聯絡感情,不少娛樂場所也都關閉了。不過我真覺得我們算幸運的,因為防疫工作啟動的早,所以沒有像許多國家幾乎是全面停擺的封鎖。這段期間除了追劇,追電影,不過竟然這時候抄了好些追劇網呀!!讓許多朋友大喊失落了…不過還好可以聽音樂。那麼就來推薦幾首非常具有正面能量的歌曲吧。
這個專屬於黑人的音樂文化終於揚眉吐氣的時刻,從生活文化、音樂節奏、舞蹈及服飾裝扮…真的成為一個時代的青年文化表徵。當然台灣最早的嘻哈文化代表,當屬從洛杉磯返台發展只會講台語的L.A.Boyz! 他們帶起的一股台式嘻哈風潮,雖然取經自西洋,但是配上台灣味的歌詞,竟然成為一股不小的流行勢力。近年中國一檔節目《中國有嘻哈》,完全讓我失笑,完全喪失嘻哈從自身經歷所長出來的深刻詞曲精神,一種仿效衣服穿著或說話調調的次文化,還煞有其事的端來觀眾眼前丟人現眼!當然也不難想像在美國甚至歐洲,嘻哈如何成為青年人的生活文化,如果要解釋嘻哈,不如直接說嘻哈是一種態度和生活方式,不過我們還是專注,來回顧一些嘻哈歌曲吧!
自從音樂使用影像化來宣傳並取得商業成功後,各家公司無不想方設法,就是要讓MV引起消費者興趣及話題,各種招數套路爭相出籠,拚性感的、拚奇幻的、主打意識流派的、或者某些特殊議題…真是琳瑯滿目且目不暇給。不過其中最令觀眾喜愛的是劇情式MV! 既容易顯示歌手的另一項才華,又可以很快進入歌曲情緒中,更主要是觀眾很買單,而且不再拘泥於短短四五分鐘的篇幅,可以延伸長一些時間,或甚至集合兩三首主打歌乾脆拍成完整微電影,也算是另一種節省製作經費的方式。以前台灣歌手每一支MV大概都是百萬預算,能夠用到四五百萬預算的是天王天后級別藝人,那是得出國取景才有這般待遇啊! 現在可能更樽節些,預算更少一點,不過也有藝人大手筆,好比蔡依林上一張專輯花了近億在MV的拍攝和製作上,而這些影像成為國際級討論的熱門單曲,點閱率都很高,大概也是近年歌手或唱片公司多少能回本的模式之一。台灣看起來還真的很愛拍劇情式MV,例如台灣名導演林錦和就有許多精采的作品,這回就來回顧一些好聽的歌曲和動人劇情吧。
非常有趣的一張專輯,當初宣傳的標語是「不是歌星唱的歌」! 當然就有人會好奇,都出唱片了不就是理所當然的歌星?不過這張唱片的兩位演唱人確實都不是也不想成為歌手,一個是家庭主婦,一個是廣播節目主持人。之所以下著個標語,就是要大家對兩位幕後女演唱人有著猜議好造成專輯話題。
剛好想到聊聊日本音樂,我最早接觸日本音樂是國中,當時有三大女星:松田聖子、藥師丸博子、中森明菜。松田成名後一直想走國際路線,雖然也曾出過英文專輯,但也草草收場;藥師丸比較早淡出螢幕;而中森明菜則是感情受到重傷,精神狀態一直不是很好,不過他後期有幾張專輯確實非常精彩(精彩到需要專文介紹)。當然同期還有少年隊,後來喜歡小田和正、松任谷由實、中島美雪、德永英明、楨原敬之、X Japan、Mr. Children…
傳統文化再興,這現象不只在日本,可以說在全世界各民族都進行著,但個人覺得日本人確實在整體商業形象與傳銷手法上更顯精緻。向來自傲於母國文化的日本,不但擁有許多維護良好的古蹟賺進大筆觀光財之外,對於非物質的文化推動也是不遺餘力,小從市井社區然後縣城,再到各較大區域,可以說是把文化維護當成一種職志在施行。這其中流行音樂市場當然也沒放過這一塊,各種奇特的團體因應而生,無論是宣傳地方觀光或者是讓國內年輕人願意投入傳統文化的宣揚,借助流行化的傳銷方式,讓傳統變身為新的潮流。這回就來盤點一下,幾組以傳統化身潮流的日本團體吧,蔚藍可不只會聽西洋流行音樂,蔚藍愛各種音樂呢!
說起表演藝術,大家很快聯想的是百老匯。但是這世界上的演出場所何其多,有朋友甚至在西班牙浪跡時,花上近千元台幣在一家咖啡館看了一場演出,而這家咖啡館也只只限演出一位劇作家的作品,甚至那場演出還是極為小型的One Man Show!而音樂界向來也不乏一些充滿創意且行為令人驚訝的樂團,防疫期間大家減少外出,就來聽音樂吧。
上一篇介紹民謠,其實被歸類在民謠歌手的藝人真的很多。寫完文章後又想到好幾位我一直都欣賞的民謠女歌手,為了少些遺珠,也讓大家可以在家防疫邊聽些讓自己感覺清新的歌曲。這些歌曲都屬於耐聽不膩的類型,或許您可以在YouTube上編輯個個人歌單,在家或做任何事的時刻都有喜愛的音樂陪伴。
如果不是作夢的話,還真不知如何解釋這些平時各據山頭的巨星們,會想到要共同組團出專輯。而這些專輯也真的讓樂迷尖叫,並且留念甚久。即使這麼多年後有人早已淡出,有人已經辭世,不過藉由這些合作,還是在樂迷心中留存著。
自從音樂影帶成為銷售音樂主流,甚至有專門播放音樂影帶的頻道成立,成了每個歌手的必爭之地,更是影像創作人更多發揮的空間。除了歌曲順耳好聽能夠流行之外,音樂影帶也成為另一個吸引聽眾並創造話題銷售的關鍵,音樂逐漸成了由單純耳朵的聽覺饗宴,演化成結合視覺刺激的產業。
如何定義民謠?其實不需要。就像我們大家口中的國語民歌時期,你如何去定義民歌?其實也不需要。六零年代吹起民謠風,那時候自己唱著自己創作的歌曲,無論是寫情寫景都感受到生活的美妙。但民謠的用處絕非僅止於此,也有許多的民謠成為議論或針貶時事,或對於社會現象做出批判。這一點看來,就讓民謠足以屹立比流行音樂更長久,即使各個時代都還會在主流市場躥出幾個屬於當代獨特的民謠歌手,或許您不熟悉,但我們就來盤點一下。
險峻的疫情全球蔓延, 我認為台灣其實防疫工作做的非常好, 官員的防疫措施辦法公布很即時, 民眾配合度頗高, 這是值得額首稱幸的事. 也希望居家檢疫或隔離的民眾能忍一下, 為了自己也為了大家, 畢竟這當頭我們都希望挺過這一關卡, 更不要心存僥倖, 因為病毒的傳播途徑遠比你想得到且能防範的要多.
這個時候不妨聽歌解悶! 突然想起幾個非常熱愛音樂至死方休的音樂人. 或許年輕人不太知道, 但這些歌手確實影響了台灣樂壇, 他們生命裡創作出來的歌絕對是經典.
若說有什麼是流行歌曲萬年不敗主題, 那麼絕對是”失戀”!
這主題讓人感受之深刻, 而且相當容易代入情境, 任何時刻都能有所感動. 失戀時這些歌曲可以是撫慰人心的聖品, 一般時刻也能細品歌曲裡的深情或傷感. 無論是直剖內心, 或是借景寫情都異常動人. 當然這類歌曲多如過江之鯽, 這些歌曲都繩經在我傷痛時刻, 給予我陪伴和安撫……儘管事過境遷, 現在聽著還是微微抽痛一下.
當然您一定有跟一群朋友去唱KTV的時候, 如果人數一多, 想唱一首歌就得等上好久, 難得等到自己的歌, 正想一展歌喉時, 搞不好還有朋友想一起唱. 我最常用的方法便是點一些怪歌曲, 或是難度頗高的歌… 然後大家就只能望歌興嘆, 任我自己唱囉! 這回就把我的歌單分享出來…不過, 這一招也別常用, 以免自己成了聚會冷場王, 後來都沒人想找你聚會. 建議每回出現一至二次剛好, 總之歡聚時光還是要有所節制和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