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抒有會 (75)
- Aug 07 Fri 2020 22:38
幸福之力在何方
- Aug 07 Fri 2020 00:00
善於說故事的人 關於《雲圖》
千禧年後除了丹布朗運用圖形象徵來解謎的梗寫出多部小說,還改編成電影引來全球熱潮外,個人還喜歡這位作者--David Mitchell/大衛米契的小說。非常善於把故事拆解重組環環相扣著的作家,而且還能把故事裡的某些角色延續到另一部小說,完全讓忠實讀者驚喜。
- Jul 20 Mon 2020 14:00
為何不讀心理勵志書籍
十幾歲時,對自己毫無自信,慣於沉默的人心裡脆弱的很,於是求助一些勵志書籍,或是心理勵志叢書,想著,看完後或許人生疑惑就有了解答。但是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同,經歷的事也不同,二十多歲便看開了,自己的問題自己解,自己的情緒自己堆,於是沒再看過任何這類書籍。
- Jul 19 Sun 2020 17:00
消費新觀點 《過度飲食心理學》
- Jul 05 Sun 2020 00:00
一片片城市風景 《如何獨處》
- Jul 01 Wed 2020 19:00
重要課題 閱讀《死前活一次》
- Jun 18 Thu 2020 10:29
病態人格 是進步推手還是罪犯
關於之前新聞法官判殺鐵路警察的兇嫌無罪。這判例引發國人譁然! 只因為被要求補票未果,爭執中就殺害一個年輕生命,事後卻引用「思覺失調」的因由被判無罪,當然引發討論。但我想精神鑑定醫師和法官都受到高度專業訓練,才做出這樣的鑑定但判決,各有其依據,但這樣的判決卻因未符合民眾認知中的對於「制裁與正義」的期盼而受到非議。讓我想起最近閱讀的一本書,《The Wisdom Of Psychopaths/非典型力量》作者Kevin Dutton/凱文達頓。
- Jun 13 Sat 2020 00:00
我不流行但我開創新局
這本《我恨流行二十年》可說是台灣音樂一個奇蹟的集結。在音樂市場逐漸被數位化聽覺體驗衝擊到實體音樂銷售的同時,一家獨立唱片公司「角頭唱片」橫空出世,類黑膠的外包裝,獨特個性的美學設計,加上等同於雜誌訂閱的銷售新通路,音樂內容難以歸類,也擒獲二十座金曲獎。對於一個愛聽音樂的我來說,一點點錢來支持本土音樂是合理的,所以很幸運的成了訂戶,也很幸運地從第一張開始都沒放過。
- Jun 10 Wed 2020 04:07
先讀小說再看電影《Love, Simon/西蒙和他的出櫃日記》
- Jun 02 Tue 2020 14:19
將會是科學上的一大進程《解開生命之謎》
閱讀由Jim Al - Khalili /吉姆艾爾卡利里和Johnjoe Mcfadden /約翰喬伊麥克法登合著的《Life On The Edge/解開生命之謎》這本書,閱讀者需具備高中生物和理化知識,雖然從量子力學發展至今近五十年卻依然算是高等科學,更不用說以量子的角度去切入生物學研究的「量子生物學」,大概九成以上的人摸不著頭緒。但這兩位作者把一項極度精密且艱難的科學研究,解釋的讓高中生也能看懂,這能力還真是滿厲害的。
- May 19 Tue 2020 00:18
打開一個神奇未知領域
幾年前讀了溝口彰子寫的《BL進化論》這本書,是本探討日本BL文化起源乃至於演化現象及社會觀察的研究。其中鉅細靡遺的演化史,BL的類型進化,閱聽的受眾族群心理探討,對個人來說都是很新奇的閱讀經歷。近年大舉意圖行使大量文化入侵的對岸,原本很有機會靠著「BL題材」(像之前很紅的《上癮》),來征服亞洲觀眾,不過…這類題材相當程度挑戰了當局的敏感神經就直接禁了。反觀泰國,自2014年幾齣校園BL劇大受歡迎後,反而還滿努力在這個領域開疆闢土,在戲裡成一對還不夠,在各種網路平台上還要曬恩愛,粉絲見面會也要親密互動,讓這些女粉絲甘心掏錢來支持自己喜愛的「對」象。總之,這些都是著重在商業行銷操作。台灣這兩三年也看到這一塊市場,也推出多部BL偶像劇搶市場,創造了不錯的收視和口碑。
- May 13 Wed 2020 02:15
家族陷入悲傷憂鬱的《美麗男孩》
這本書封面上的足印就是桐花的傑作...
《Beautiful Boy/美麗男孩》這本書,作者David Sheff/大衛薛夫寫出一個家庭因為出了一個吸毒者而整個家庭陷入傷悲的故事。這是一本寫實傳記,因為吸毒者就是大衛的大兒子尼克,也因為尼克使得不僅一個家庭陷入悲傷的愁雲,更累及幾個家庭。而大衛因此深入研究從毒品氾濫如何氾濫整個美國,還有對於吸毒者的影響,各種戒毒者計畫或家庭支持組織,除了尼克屢次毒癮復發讓身為父母的大衛傷透心,也為家族帶來諸多壓力。
- Apr 16 Thu 2020 20:29
泣血成花 逐字之痛
坦白說,這本書買了許久才做好心理準備閱讀。如果作者林奕含沒有自殺身亡,這本《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下落會如何?在這樣不景氣的書市中,可能也是埋沒在書海中沒有甚麼注目。但一個人的選擇往往很難由旁人加以解釋,個人所能體會的是,當傷痛呈現如同失速無限下墜的狀態時,你會不顧一切的想讓一切回到靜止。是的,我體會也經歷過,還能說出口算是幸運。
- Mar 22 Sun 2020 22:52
社交動物讀後感 人的善良是會隨著處境遞減的
- Mar 01 Sun 2020 17:00
談論歷史的另一種方式
讀完駱以軍寫作的《明朝》,其實有些難言的激盪。運用史實加以評判,不以編年史的方式闡述明朝,卻以混入不同時空(或許是自身經歷)混搭敘事方式,讓故事時空充滿變化,也讓人清晰勾勒出所謂古今交融,其實歷史卻只是一直的重複著,不管哪個時代,換了甚麼說法,那些人類犯蠢的事持續發生。
- Feb 16 Sun 2020 09:57
失衡引力之:《危城求生》
我覺得這位作者真的很妙。《The Dead And The Gone/危城求生》這部小說可以作為單行本故事來看,它也不打著系列作品名稱,因為另一部小說是《蝕月之城》。故事背景一模一樣,月球被彗星撞擊偏離軌道,引力失衡引發地球一連串災難。只是這一部的故事發生在全美最繁榮的紐約城。
- Feb 12 Wed 2020 23:26
平行時空的圖書館系列:《蒙面之城》
Geneviece Cogman/珍娜薇•考格曼所著的看不見的圖書館系列第二集,《The Mask City/蒙面之城》,延續第一集大圖書館維持各個平行世界的勢力均衡,而圖書館原則在各個世界取回版本特殊的書典藏於圖書館,此乃圖書館能維持平衡的力量來源。
- Feb 01 Sat 2020 23:54
失衡引力的末日觀想
蘇珊•貝絲•佩弗/Susan Beth Pfeffer寫這本《殞月之城/Life As We Know》,看著封面感覺像是奇幻小說,實際閱讀後,總有一塊和閱讀《安妮日記》的相似感。
- Jan 25 Sat 2020 16:00
彷如微電影的《拾貝人》
- Jan 17 Fri 2020 16:00
平行世界中《看不見的圖書館》
《Invisible Liberary/看不見的圖書館:消失的珍本書》作者為Genevieve Cogman/珍娜薇•考格曼。這是本題材和世界觀都頗有趣的系列奇幻小說。可以出續集,當然能夠構成更完整和龐大的故事體系和故事所建構的世界觀都更完整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