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自然寫作在台灣,第一個想起的是作家劉克襄。可是對我一生影響很大的系列書,卻是那位鄉間的獸醫師---吉米•哈利。他的著作不但開啟我對關於自然寫作書籍的熱愛,除了重視環境與生態外,也走上相同的道路。
目前分類:抒有會 (75)
- Oct 28 Mon 2019 23:24
年少尋定方向終成志業
- Oct 23 Wed 2019 12:04
擺渡間的靈魂絮語
作為美國歷史上最被議論以及研究著作最多的一位總統---林肯。以他為主角的小說會是怎樣?《林肯在中陰》這本書顯然提出了令人玩味的新觀點。藉由林肯喪子然後夜訪墓園抱著兒子屍身悲傷苦痛的真實故事,傳達了當時的社會影像。林肯在當選總統後主張人人都應享有平權,意欲解放黑奴。其實美國南部一些蓄奴為工的農業大洲紛紛脫離聯邦,引發美國的南北戰爭。當時林肯所領導的北軍其實節節敗退,林肯的總統地位也遭人質疑。痛失愛兒之後,不到半年林肯的北軍奇蹟似的節節進推,最後終於完成大業。
- Oct 15 Tue 2019 22:27
淬鍊之必需
他很年輕就從網路上被關注的流量寫手,轉個跑道順利成為暢銷作家。在那一波出版業最後的繁盛時期冒出頭來,同時期的許多網路作家包括痞子蔡、九把刀…他們用新一代的眼光,勾勒出當時少男少女們的愛情圖像。而當時,並不流行文青風也沒有故意拿本書假裝,雖然讀的是小說,然而同學間至少還會讀後心得交流,那是「讀書」仍被當一回事的時候!
- Sep 16 Mon 2019 01:21
夢裡的多元視角
向來難以記下人名,甚或人的臉孔。但在閱讀《The Shape Of A Pocket/另類的出口》這本書時,意外發現自己讀過作者John Berger/約翰•伯格的另一本書《The Sense Of sight/觀看的視界》,竟然突然有種見到老友的熟悉感。兩本著作其實風格甚異,後者是本厚重的文論集,而前者雖然不脫其身為英國最重要藝術評論家的風範,卻端出較為抒情,略為容易閱讀的論藝術觀點散文集。
- Aug 27 Tue 2019 22:45
翻閱那一頁自省
深刻探討社會議題或者人類學或文化議題的書,通常只會被學界重視,然後媒體跟著介紹一下,用以表示媒體仍然有著深度。無奈現代大眾習慣圖像多於文字,很多人表示看到過多文字,會覺得無法靜心更別提閱讀。對我來說,書是如此容易取得廉價且無時間限制的娛樂和知識來源。三十歲以前只翻閱散文小說的我,誰知道後來會陷入一大堆怪奇的書當中。當然,很慶幸的是閱讀這項樂趣,持續在生命中溫熱著。
- Jul 28 Sun 2019 23:44
片段與重構性
讀完何致和的小說《花街樹屋》,對於記憶這件事,有了一種新的認識。記憶或許是某些私密,但以密碼學的角度來談論記憶,卻是一個有趣的詮釋。在人們的記憶中,到底如何清晰也都僅只片段,而有趣的是,這樣的片段卻能巧妙的重新建構再行取用。要說自我安慰或欺騙都成,更科學一點的說法是一種自我防衛,更激烈一點就會迷失自己,心智謂之癲狂流離。
- Jul 23 Tue 2019 11:42
身體的印記
除了刺青、受傷結痂或手術後的疤痕,這些印在體表的印記外,其實身體所隱藏的印記還很多,有些是下意識的經常發生,而你卻忽略了;有些是自己明知道,卻不知從何而來也無法可解反應,有時事後感覺為何如此,但也找不出原因或理由去反駁自己的反應。
- May 24 Fri 2019 22:19
男性於現今社會的轉變
緣起於當年準備考性別所的研讀資料,為何有性別平等教育,有性別平權,有女性主義的研究資料,以往男性為主的社會觀念被打成「沙文主義」,現代社會對於男人要求是「新好男人」。而實際上,我觀察身邊的男性朋友,他們謙恭有禮既不大男人,在家庭社會各方面的地位似乎都逐漸趨向弱勢,這到底是甚麼原因?成了當時的一個疑問。
- May 01 Wed 2019 22:39
哲學不重要?
這本《我們在存在主義咖啡館》嚴格來說是傳記。主角是沙特與波娃,其他與此有關的哲學家為輔依序出場。這些人物建構了存在主義的發展與分道揚鑣的各自觀點。最重要的是,那個時代才能引發人如此思維,而這樣的哲學也影響了當時的政治,或者說政局也同時影響著哲學。
- Apr 15 Mon 2019 20:35
散置的一無是處
第二次閱讀小川洋子小說。那本《人質朗讀會》確實令我驚艷不已!所以後續又找來這本《文稿零頁日記》,試圖多了解作家的思維和寫作形式。第一本是一個劇場前輩推薦的,而這一本書也沒有特定想法,只是結帳時,櫃檯的輕熟女面露喜悅,還不忘說了:「你一定會喜歡她的書的…」彷彿我了解她心中的喜愛而雀躍著。所以就像吉本芭娜娜,或更早成名的村上春樹,變成一種文青或是文藝掛輕熟女的心頭好?
- Apr 01 Mon 2019 19:58
不甚美好
- Feb 22 Fri 2019 18:47
有愛無緣的感嘆
從去年開始讀些台灣小說家的小說,是很新奇的體驗。因為讀慣國外翻譯小說,無論是想法格局都遠超過以往讀台灣小說家所感到狹隘眼界的困擾。但是這些新一代小說家們,無論是年紀與我相當或比較年輕者,大概閱讀經歷也和我相當,所以小說寫來更大膽,題材更豐富不拘,而且視野更遼闊且更具野心的作品比比皆是。